以信誉赢尊重,以品质求发展
1. 涉密文件资料
1.1 应有密级、保护期限等标识,实行登记管理、归档存放。
1.2 按权限使用,查阅、借阅、续借应履行登记手续。
1.3 复制(复印、打印、扫描、摘抄等)、跨区域转移、向第三方披露或提供第三人使用前应履行审批和登记手续,复印件或复制件与原件的密级、保密期限相同。
1.4 新闻发布、论文发表、专利申请等信息发布和公开前,由商业秘密保护专门机构对信息进行审核。
2. 涉密电子信息
2.1 存储
2.1.1 涉密数据应存储于企业授权的存储设备和应用系统或云存储空间。核心秘密、重要秘密等级的数据应采用加密方式存储,并定期备份后妥善保存。
2.1.2 涉密电子信息物理载体的采购、维护应进行归档登记,并选用安全稳定、运转正常的电脑、手机、硬盘等存储介质。存储介质送外维修前应经商业秘密保护部门审批,并使用专业工具擦除介质中的数据。
2.1.3 涉密电子信息存储系统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,发现系统漏洞及时修补。宜安装防恶意代码软件,并及时更新软件版本和恶意代码库。
2.1.4 涉密电子信息使用云储存时,企业应严格考察其保密性、安全性、稳定性,并对使用权限、网络服务配置要求、专用设备要求、使用记录监察要求等事项与平台运营商作出明确约定。
2.2 权限
2.2.1 应对设备、数据库和各类应用系统及其账户实行权限管理,按岗位职责或特定工作事项按“最小够用”原则设定权限:
a) 合理分配不同层级账户的功能和审批权限;
b) 合理分配项目中不同账户的功能和使用期限;
c) 合理设定不同账户的访问、操作、查看等权限及其使用期限;
d) 合理设定不同账户的互联网使用权限等。
2.2.2 权限到期、人员转岗、项目或事项变更时应重新授权。
2.2.3 人员离职时应回收相应权限。
2.3 口令
2.3.1 各类设备、数据库和应用系统应设账户和密码,不应使用默认密码或保存密码自动登陆。
2.3.2 根据企业的业务类型,采取适当的账户、密码管理方式,如:
a) 限制使用简单密码;
b) 必要时不定期更改密码;
c) 输错密码一定次数锁定账户。
2.3.3 宜对所有涉密账号和密码实行统一登记、备案、发放和变更管理。
2.4 流转
2.4.1 收发涉密数据应使用唯一出入口,对涉密数据流入流出进行审批。
2.4.2 必要时,应使内部局域网与互联网隔离,涉密数据网络传递应通过内部局域网或加密互联网通道完成。
2.4.3 通过邮件发送涉密数据时,应加密和签名,可限定文档打开次数、打开时限和编辑权限等。
2.4.4 对外发送涉密数据应经过审批,并采取加密措施,数据发送与密钥发送不宜采用同一通道。
2.4.5 应与客户、合作单位等涉密数据接收单位或个人签订保密协议。
2.4.6 应对涉密数据拷贝采取限制措施,经审核批准后方可拷贝,妥善保存拷贝记录。
建议单位用户应按上述建议对单位的涉密载体进行管理,并对相关的管理措施和员工的接触进行拍照、录像并上传到本平台存证。
2.1涉密重点区域应予明确划定标示,包括但不限于:
a) 研发设计、信息管理、财务、人力资源部门核心区域;
b) 实验室、重要生产工作场所;
c) 控制中心、服务器机房等;
d) 涉密档案、涉密载体存放地点;
e) 未公开的样品存放地点;
f) 模具、专用夹具、重要零部件等的存放区;
g) 重要原材料、重要半成品等涉密物资存放区等。
2.2 涉密重点区域实行进出登记和保密告知,应采取以下保护措施:
a) 涉密区域进入需经过授权,设有门禁隔离设施,宜采用指纹、脸部、瞳孔等技术手段验证身份;
b) 进出口处应安装视频监控设施和报警装置;
c) 限制使用具有录音、摄像、拍照、信息存储等功能的设备;
d) 必要时采取网络隔离阻断等。
2.3 涉密区域应限制非相关人员进入,确因工作需要进入的应履行审批手续并全程监督。
2.4 来访人员访问涉密区域应经审批,履行进出登记,佩戴临时证件。来访人员进入涉密区域,受访部门可设定参观路线,安排人员陪同,限制来访人员使用具有录音、摄像、拍照、信息存储等功能的设备。
建议单位用户应按上述建议对单位的涉密区域进行管理,并对相关的管理措施进行拍照、录像并上传到本平台存证。